趣书网

趣书网>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 > 第274章 恰逢各国探子涌入颍川(第2页)

第274章 恰逢各国探子涌入颍川(第2页)

实则是其他七系轻视“子夏之儒”,不愿交往。

礼毕,高景亲昵地挽住段干英的手臂,笑道:“贤兄,快带愚弟去见叔父大人,莫让叔父久候!”

言罢,他反客为主,拉着段干英步入府内。

“子夏之儒”被其他儒派轻视,不仅因“屈从君命”,还因涉足商贾。

段干木拜子夏为师前,家族已是经营牲畜的富商,家财万贯。

历经数代,从未放弃经商之道。

即便“子夏之儒”成为儒家主流,表面倡“重农抑商”,但各大族中仍有经商之人。

段干氏在大梁亦是富甲一方,府邸宏伟深邃。

高景与段干英步入府中,辗转许久,终是段干英领路,来到内院北屋的厅堂。

“家父正在里面等候。”

段干英伸手示意。

“多谢贤兄。”

高景道谢后,步入厅堂。

一名年近五旬的老者正端坐品茶,见高景到来,竟起身相迎,笑道:“大良造来访,有失远迎。”

段干英在一旁介绍:“这是家父,段干谷。”

“段干大夫!”

高景行礼的同时,心中泛起疑惑。

这家人态度颇为矛盾!

儿子段干英只认“大良造”的身份,父亲段干谷却起身相迎……

高景此行非为出使魏国,虽有秦国大良造的身份,但此地乃魏国,段干谷是魏国大夫!

两人年龄悬殊。段干谷似有所觉,笑道:“老夫起身相迎,乃是对大良造的敬重,请勿挂怀。”高景微笑回应:“多谢叔父,侄儿差点误会了。”段干谷一愣:“叔父?此为何称?”高景笑道:“我与英兄情投意合,以兄弟相称,自然尊您为叔父。”段干谷略显尴尬,忙道:“贤侄请坐。”

二人落座,闲聊之后转而探讨学问。高景发现段干谷虽遵“子夏之儒”,顺应君意,却对孟子思想极为推崇,暗合后世儒家风气。段干谷亦觉高景儒学思想与他有相似之处,博采众长,学以致用,正如荀子所言。但高景更胜一筹,能将所学融会贯通,核心仍是儒家“仁义”,集孔子之仁、孟子之义、荀子之学以致用于一身。若无此核心,所学再多亦是杂而不纯。正因如此,儒家内部有言,高景别开一派,而这正是“子夏之儒”所求。

交谈由双方互动渐变为高景主讲,段干谷倾听。高景不谈“邀请”之事,只论学问,坦诚分享心得。天色渐暗,交谈方止。段干谷意犹未尽,邀高景留宿。高景爽快答应。

段干英引高景至客房,段干谷则陷入沉思,苦笑步入内室。室内一老者正记录高景学说,见段干谷入内,赞道:“儒家高景,果然名不虚传,儒家又添新脉!”段干谷苦笑:“老公羊,还记得我们猜测高景来意吗?”老者一愣:“邀段干氏入颍川?”段干谷问:“那他为何不言?”老公羊愕然。段干谷叹息:“此人或许早已洞悉我心……只是我不明,何处露了破绽?”

客房内,典庆接过晚餐,问道:“段干氏答应入颍川了?”

高景翻阅着无字书,随口说道:“我并没有提及此事。”

典庆一愣。

高景笑道:“实际上,即便我们不来,段干氏也已有迁徙之意,只是在犹豫去向何方。而颍川,正是他们心之所向。”

典庆不解:“那岂不是正合心意?双方不谋而合。”

“话虽如此……”高景摇摇头,笑道,“关键在于谁掌握主动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