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大捷的奏报,如同长了翅膀的春风,在短短三日之内,便传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赵明远那“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便将青州这块最硬骨头彻底纳入新政版图的辉煌战绩,更是被说书人编成了绘声绘色的段子,在各大茶楼酒肆传唱。
一时间,“皇家示范农庄”和“官绅合作”模式,成了整个南渊王朝最炙手可热的话题。
那些曾经对新政持观望甚至抵制态度的各地世家豪强,在得知青州四大家族的“前车之鉴”后,再也不敢有丝毫怠慢,纷纷派人快马加鞭赶赴京城,向农务总司递上“投诚”的拜帖,生怕自己成了下一个被“敲打”的对象。
紫宸殿的朝堂之上,那股因“金殿赌约”而产生的微妙对立气氛,也彻底烟消云散。
南渊钰当朝对赵明远大加褒奖,并正式宣布,以“青州模式”为蓝本,在全国范围内,分批次、有计划地推广“神种”与新法!
永安新政的第一把火——农业革新,已然烧出了燎原之势!
而就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还聚焦在田亩之上时,苏晓晓的第二把火,已然悄无声息地,点燃了。
这一日,御书房。
新任商务总司使赵钱孙,这位曾经的清丝坊总掌柜,此刻身着从三品的崭新官袍,脸上虽然依旧挂着商人和气生财的笑容,但眼神之中,却多了一份属于朝廷重臣的沉稳与自信。
他手捧着一本制作精美的烫金账册,躬身向龙椅与凤座之上的帝后二人,做着最终的汇报。
“启禀陛下,启禀皇后娘娘。”
“第一期‘皇家工商信券’,总额五千万两,已于昨日申时,全数售罄!”
“认购者,上至皇亲国戚、王公大臣,下至京中富商巨贾,共计三百七十二家。所有款项,已尽数存入‘四海通’皇家银号之内,分毫不差。”
即便是早已预料到了结果,当听到这个数字时,在场陪同议事的康亲王和左右二相,也忍不住再次倒吸了一口凉气。
五千万两白银!
这笔足以支撑一场灭国之战的恐怖巨款,竟在短短十数日之内,便被这位年轻的皇后,用一种他们闻所未闻的“借鸡生蛋”之法,轻而易-举地,从民间筹集了上来!
这份手腕,这份能量,简直骇人听闻!
赵钱孙汇报完毕,却又面露一丝难色,请示道:“陛下,娘娘。如今,钱是有了。只是……这笔钱,该如何花?又该从何处花起?还请陛下与娘娘示下。”
所有人的目光,都再次落在了苏晓晓的身上。
苏晓晓微微一笑,她缓缓起身,走到了那副巨大的江山社稷图前,手中,拿着一支早已备好的朱砂笔。
“赵大人问得好。”
“这笔钱,取之于民,当用之于国。本宫以为,当务之急,有三件事,必须立刻去做。”
“第一件,产业为本。”
她朱笔轻点,在地图上圈出了江南的丝绸产区、南方的茶叶产区、以及景州的瓷器产区。
“即刻起,由商务总司拨款一千万两,工务总司提供技术支持,于此三地,扩建‘皇家御造’官坊!我们要用最好的工匠,最新的技术,打造出全天下最顶级的丝绸、茶叶和瓷器!垄断高端,形成品牌,为日后……赚遍四海万国之财,打下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