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 > 第63章 风起之前先熄灯(第1页)

第63章 风起之前先熄灯(第1页)

诏令下达的第七日,长安城已然失控。

太常寺那份迟迟未能理清的灯使名册,成了坊间乱象的催命符。

西市一家药铺,掌柜最是投机,连夜挂起一盏硕大的“协济灯”,灯下摆满颜色诡异的丹丸,号称能治百病。

贪图便宜的百姓趋之若鹜,不出两日,便有三人腹痛如绞,口吐白沫,被抬回家中生死不知。

消息传开,群情激愤,愤怒的家属带着街坊冲入药铺,将那盏惹祸的灯砸得粉碎,药柜也被掀翻在地,一时间瓦砾与药材齐飞,叫骂声响彻半条街。

无独有偶,春明门外,几户人家为争夺一个临街的灯位大打出手。

那灯位视野开阔,往来人多,谁占了,谁家的灯就最显眼,仿佛能多得几分天家恩赐。

口角很快升级为械斗,锄头木棍齐上,最终闹得头破血流,惊动了金吾卫前来弹压。

一时间,长安城里人心惶惶。

御史台的奏疏如雪片般飞入太极宫,言辞激烈,连上三本,核心意思只有一个:“民自为治,乱之始也。”矛头直指那道看似开明,实则将朝廷置于无物之地的“灯使诏令”。

立政殿内,长孙无忌瞅准时机,向李世民深深一揖:“陛下,协济灯本意在惠民,如今却成了祸源。

可见民智未开,骤然放权,只会适得其反。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将灯使一应事宜,复归东宫统辖,以正纲纪,以安民心。”他的声音沉稳有力,殿内几位重臣纷纷附和。

李世民面沉似水,指节在御案上轻轻敲击,出沉闷的声响。

他没有立刻答应,也没有驳斥。

长孙无忌的话句句在理,可他总觉得,太子承乾的退让,绝非如此简单。

这不像是认输,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以退为进。

夜色渐深,甘露殿灯火通明。

李世民独坐榻上,面前只站着一人——太子詹事高履行。

“太子……真无意于这灯使之权?”李世民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高履行不敢抬头,叩于地,恭敬回道:“回陛下,太子殿下曾言,火能引雷,亦能焚身。如今这把火已经出了笼子,想要再收回来,必遭反噬。与其被灼伤,不如让它自己烧,看看它究竟能烧出什么。”

李世民沉默了。

他挥挥手,示意高履行退下。

殿内只剩下他一人,和一室的寂静。

火已出柙,收之反噬……承乾,你究竟想做什么?

他当然不知道,此刻的李承乾,早已在千里之外落下了棋子。

一道密令,由徐惠亲手绑在最矫健的信鸽腿上,飞越秦岭,直奔陇右。

在那里,早已卸甲归田的王玄策接到密令,立刻召集旧部。

他们脱下布衣,换上行商的装束,组成一支不起眼的马队,车上满载着茶叶和丝绸,夹层里却藏着三套雕刻精美的木版。

这支商队沿着官道缓缓东行,每至一处人烟稠密的州县,便会停下歇脚。

夜幕降临时,他们就在客栈或庙宇的后院,借着一盏孤灯,支起一块白布,用那木版印刷出的图文,开设“灯影讲堂”。

讲的不是圣人文章,而是太子东宫流出的《协济判例》。

哪种纠纷如何判责,哪种草药可以通用,图文并茂,一看就懂。

更有一套简易药方,专治头疼脑热、跌打损伤,实用至极。

百姓们从最初的观望,到后来的场场爆满,这无声的教化,比朝廷的告示管用百倍。

与此同时,另一位奉命行事的人,也开始了行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