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天幕直播一战,法国人先傻了! > 第108章 诞生在法庭上的元首(第3页)

第108章 诞生在法庭上的元首(第3页)

他痛斥《凡尔赛条约》是犹太国际资本和布尔什维克联手勒死德国的绞索;

他描绘投机商如何像吸血鬼一样吸干德国经济的血液;

他发誓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夺取生存空间!

他的话语充满仇恨的毒液和虚幻的许诺,编织出一个“强大、纯净、复仇”的德意志帝国幻梦。

二十五天!整整二十五天!慕尼黑法庭的被告席,成了全德国、乃至全世界瞩目的政治秀场。

旁听席上,支持者们眼神狂热,如同朝圣。

记者们兴奋地记录下他每一句惊世骇俗的言论,通过电报发往全球。

阿道夫,这个啤酒馆暴动中狼狈逃跑的失败者,在审判席上完成了惊人的蜕变——从一个密谋未遂的罪犯,变成了一个敢于对抗整个“腐朽体制”的“殉道者”,一个代表“德意志民族不屈灵魂”的象征!

最终判决:法官以“被告的行为源于其真诚(虽然是错误的)爱国热情,且其本人己彻底德国化”为由,驳回了魏玛共和国中央政府将阿道夫引渡至莱比锡最高法院审理的要求,仅判处其五年监禁。

考虑到其入狱前的羁押时间,实际服刑期可能更短。一场旨在审判叛国者的官司,最终变成了对“爱国者”的轻判。

---

沉重的铁门在阿道夫身后缓缓关闭,发出沉闷的撞击声,隔绝了外面世界的喧嚣。

兰茨贝格监狱阴冷潮湿的气息包裹上来。

但此刻,落榜生的脸上没有沮丧,没有恐惧。他站在狭小的囚室里,背脊挺得笔首,肩膀的旧伤似乎也不再疼痛。

铁窗外透进来的微光,落在他深陷的眼窝里,燃烧着一种近乎疯狂的火焰。

天幕清晰地捕捉到了这个瞬间:囚徒的背影在冰冷的石墙前显得异常孤独,却又透着一股磐石般的固执和野心。

这画面,与法庭上那个慷慨激昂、被镁光灯和狂热欢呼包围的“民族代言人”形象,形成了最强烈的反差。

反差即是力量。

这场持续二十五天的审判闹剧,通过报纸、广播和记者们添油加醋的报道,如同野火般席卷了整个德国,甚至飘洋过海。

那个在法庭上痛斥《凡尔赛条约》、控诉“十一月罪人”、描绘“民族复兴”蓝图的奥地利下士形象,深深烙印在无数对现状绝望、渴望强权和复仇的德国人心中。

五十五次演说!每一次咆哮,每一次挥臂,每一次将矛头指向“犹太人”和“叛国者”,都通过媒体的放大,变成了投向德国民众心湖的重磅炸弹。

支持者的人数,在审判期间和宣判之后,如同被注射了兴奋剂般,疯狂地暴增了三倍!

啤酒馆暴动的硝烟尚未散尽,那个从硝烟中狼狈逃出的身影,己经在审判席的镁光灯下,不可思议地冉冉升起,成为一颗刺眼的全德政治明星。失败,成了他最成功的垫脚石。

--

天幕之下,1914年6月27日的欧洲,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沉默。

先前对那个翻垃圾的奥地利下士的轻视和嘲讽,此刻被一种复杂难言的情绪取代。

伦敦街头,读着号外的市民议论着:“这家伙是个硬骨头,虽然是个疯子。”

柏林咖啡馆里,有人耸耸肩:“至少他敢骂凡尔赛条约,骂得真痛快。”一种对“反抗者”本能的、模糊的同情甚至欣赏,在普通民众中悄然滋生。

然而,在更高的地方,寒意正在凝结。

伦敦,白金汉宫。丘吉尔放下手中的摘要(上面是阿道夫法庭演说的核心内容摘录),走到窗边,望着泰晤士河上迷蒙的雾气。

他没有说话,只是拿起桌上冰冷的白兰地,猛地灌了一大口。

辛辣的液体滑入喉咙,却驱不散那股从脊椎升起的凉意。

这个落榜生比威廉二世危险十倍!威廉追求的是帝国的荣光,而这个疯子,他煽动的是整个民族的仇恨和毁灭欲!

他统治下的德国,会是什么样子?丘吉尔不敢细想,只感到一种沉重的不祥预感压在心头。

巴黎,爱舍丽宫。霞飞和福煦沉默地看着天幕正放着的阿道夫在法庭上咆哮的画面。霞飞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福煦的眼神则锐利如鹰隼,紧紧盯着屏幕中那双燃烧着疯狂火焰的眼睛。

“仇恨的化身”霞飞低声说,语气沉重。

“比威廉的军队更可怕的武器。”福煦的声音冰冷,带着军人特有的敏锐,“他懂得如何释放人心底的恶魔,并驱使它。如果如果未来是他站在德国的舵轮后”他没有说下去,但房间里的空气仿佛瞬间下降了好几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