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诸葛亮飞马入常山,刘备图河间渤海(补4更)
当初自荆州投奔而来的四人之中,除黄忠外,诸葛亮、庞统、徐庶三人皆有亲眷羁留荆州。
然而如今两年半过去,诸葛亮、庞统、徐庶无一人曾回荆州探望亲人,更无一人成婚。
对此,刘备深感愧疚。
乱世浮沉,命途各异。
刘备何尝不愿麾下文武功业有成、家室美满、父母安康?
然则身陷乱世,能保全性命已是万幸,欲求功名显达更是难如登天。
如今所能为者,唯有竭尽所能,倾心相待。
“主公体恤之情,庶铭感于心。”徐庶望向襄阳方向,目光沉郁。
素以孝行闻名的徐庶,为求功名而滞留老母于襄阳,个中煎熬,实非旁人所能深味。
平日里,唯有勤勉于事,埋头公务,方能暂抑这萦绕心间的思亲之痛。
片刻后。
徐庶收敛心神,恢复素日的果断,向刘备进言道:“袁尚此前密令魏郡太守袁荣屯兵河间,实有防范主公之意。眼下邺城危急,袁荣的家小亲眷亦在城中。主公既已决意接应邺城将吏家眷,不妨亲笔致书袁荣,劝其归附。”
话锋一转,徐庶又道:“河间与渤海毗邻涿郡,皆是膏腴丰饶之地,民户殷实。河间相张陟、渤海太守徐勋,均为袁氏门生故吏。主公亦可修书二人,剖析利害,劝其举郡归降。”
其实早在袁绍卸任大将军隐退东海之滨时,刘备便有机会招抚二人。
然而当时袁绍刚刚举荐田丰、牵招、陶升、颜良、文丑五位英才予刘备,若紧接着便让袁绍作书劝说其旧部归附,于情于理,实有夺人所恃、操之过急之嫌。
如今时势迥异!
袁尚在邺城岌岌可危。更兼刘备已遣诸葛亮亲赴常山,统筹接应袁尚及邺城众官吏家眷,此举亦是援护张陟、徐勋二人家小亲朋。
值此之际再致书二人,晓以时务利害,二人念及家眷亲朋安危,以及刘备援护旧主子嗣之情,便无拒绝馀地。
刘备微微颔首,沉声道:“当今天下,欲与我争河北基业者,唯有曹操。曹操行事急躁,我便以宽厚济之;曹操待人暴虐,我便广施仁德;曹操多行诡诈,我便秉持忠义。凡曹操所为,我必反其道而行之,此乃成事之本!昔日官渡,曹操悍然坑杀七万降卒,河北父老至今切齿痛心;而今其又陈兵邺城,强攻坚壁,致使冀州士庶昼夜惊惶。当此之时,正宜广布恩信,收拾河北人心!”
徐庶拱手:“主公英明!”
与徐庶商议了细节后,刘备便着手致书袁荣、张陟、徐勋三人,又令典客从事孙干亲往。
自娶卢植之女、且迎恩师郑玄回涿县后,孙乾可谓是春风得意,事业、家庭都令人羡煞。
得知刘备欲招抚河间国和渤海郡,孙乾亦是没有半分推诿:能以舌辩之术助刘备得到河间国和渤海郡,其功劳亦不输于军事攻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