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综视权臣 > 第104章 整兵(第2页)

第104章 整兵(第2页)

马渊换了常服入座时,餐桌上的菜刚布齐。窦明给马渊盛了碗热汤:“先暖暖胃,看你风尘仆仆的,军里事多?”

马渊喝了口汤,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淌,才缓缓点头:“下午入宫见了官家,庆历军要扩编了。”

席间的气氛顿了顿。窦昭执筷的手微顿,抬眼看向他,眼底的担忧藏不住:“扩军?这个时候”

“是要参战了。”马渊没瞒她们,夹了一筷子菜给窦明,“官家把康家抄没的家产都拨给了军中,又调了禁军来,要把庆历军扩到两万人。”

窦明放下筷子,指尖在桌布上轻轻划着:“我就知道,诰命夫人的恩赏来得太容易,原是要拿命去换的。”

她声音低,却带着几分通透,官家的荣宠从不是白给的,尤其是在这边境不稳的当口,泼天的信任背后,必然是千斤的重担。

窦昭没接话,只是给马渊添了些菜,目光落在他鬓角新添的几缕倦色上。

她懂窦明的意思,也明白这场仗躲不过,可真听到消息,心口还是像被什么攥住了似的发紧。

“你们别担心。”马渊放下筷子,握住窦昭放在桌上的手,她的指尖有些凉,“眼下只是扩编整训,真要动兵,少说也得两三个月。我心里有数,庆历军的底子在,再加些时日磨合,定能应对。”

他看向窦明,温声道:“家里有劳你们照看,尤其是我母亲那边,别让她跟着担惊受怕。”

窦昭点点头,拍了拍窦明的背:“放心吧,我们会把家里打理好,你在军中万事小心。”

苗安素跟赵璋如道:“我们两个肯定照顾好昭姐姐跟明妹妹,不然她们整天窝在府中。”

饭桌上重新有了些笑语,可那层淡淡的忧虑总萦绕着。窦昭看着马渊吃饭的样子,忽然想起他刚入军时的模样,那时他还只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将军,如今肩上扛着的,己是千军万马的生死,和大宋的半壁江山。

饭后,马渊去书房看军报,窦昭端了杯热茶进去,见他正对着地图出神。她没说话,只把茶放在他手边,轻轻替他揉着肩膀。

“别愁。”马渊反手握住她的手,声音放柔了些,“我答应过你们,定会平安回来。”

窦昭嗯了一声,将脸贴在他背上,听着他沉稳的心跳,轻声道:“我等你。”

窗外的月光爬上窗棂,照在摊开的地图上,也照在这一室的安宁里。马渊知道,这样的安稳日子不多了,可正因为短暂,才更要拼尽全力去守护——为了眼前人,也为了身后的万里河山。

夜漏过三刻,汴京城的夜市渐渐歇了,可各府宅的烛火却比往日亮得更久。庆历军扩编至两万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从禁军营房飞到了宰辅府邸,从市井酒肆飘进了宗室别院。

政事堂的偏厅里,几位阁老还在低声议事。户部尚书捻着胡须,眉头紧锁:“庆历军扩军,康家抄没的那点家底怕是撑不了三个月。官家这是铁了心要对西夏动兵了?”

同平章事冷笑一声,指尖在案上敲出轻响:“不然呢?李元昊在边境烧杀抢掠,官家早憋着股气了。只是把宝押在马渊身上这年轻人,担得起吗?”

“担不起也得担。”一旁的枢密使接口道,“你们没瞧见?禁军五千精锐都拨给了庆历军,影司那群人也悄无声息离了京——这分明是要让马渊既当先锋,又掌暗棋。成了,他便是大宋的武将脊梁,日后在汴京,谁不得让他三分?”

这话一出,厅内顿时安静。众人都明白,这“让三分”背后,是泼天的权势与荣宠。可另一层意思,谁也没说破——若是败了呢?

城南的御史台官舍里,几个素有嫌隙的御史正聚在一处。有人压低声音:“广安伯这段时间太顺了,仗着官家信任,连先王太师的女儿都敢动。真以为没了掣肘?”

“等着看吧。”另一个人眼中闪着冷光,“庆历军若是折在党项,不用咱们动手,那些被他压过一头的将军、被他抄家的,能把他撕成碎片。到时候,什么广安伯府,什么庆历军统领,全得成泡影。”

连市井里的说书先生,都改了话本。讲到马渊时,不再只说他少年得志,而是添了几分掂量:“这位马将军啊,如今是站在了刀尖上。往前一步,是封妻荫子、名垂青史;往后一步,便是万丈深渊、万劫不复”

消息传到广安伯府时,马渊刚看完影司送来的密报。窦昭端着宵夜进来,见他对着烛火出神,轻声道:“外面都在说说这仗关系着你的前程。”

马渊抬头,嘴角勾起一抹淡笑:“何止是前程。”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宫城的轮廓,

“这一仗,关系着边境数十万百姓的性命,关系着大宋能不能在西北站稳脚跟。至于我能不能在汴京横着走”

他回头看向窦昭,眼中没了朝堂的锐利,只剩坦荡:“若真能打胜,百姓能安稳度日,我便是在汴京走路时低着头,也比什么都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