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打听个地方。”
“客官您说。”茶摊老板是个精瘦的中年人,手脚麻利。
“这城里,道家的香火,哪一处最旺?”
老板闻言,手上擦桌子的动作一顿,抬起头,用一种古怪的眼神打量着李常青。
“道长,您这话可问住我了。要说香火旺,那得是城东的栖霞寺,城南的报恩寺,那都是佛爷的地盘,求官求财求子,灵验得很。您这道观嘛”
他咂了咂嘴,似乎在努力地思索。
“有倒是有,就是冷清了点。城北,柳树巷里头,有个紫虚观,听说里头有个活神仙,一百多岁了,可也没见什么人去拜。您要去,出了这条街往北走,看见那棵歪脖子老槐树,再往西拐就到了。”
李常青道了声谢,放下几个铜板,起身便走。
柳树巷,果然偏僻。
青石板路都生了青苔,踩上去滑溜溜的。
紫虚观的门脸,就缩在巷子深处。
门上的铜环,也生了一层厚厚的绿锈。
门楣上挂着一块匾,上书“紫虚观”三个字。
这里,闻不到一丝香火味。
李常青推开那扇虚掩的门,走了进去。
院子不大,一口半枯的水井,一个歪斜的香炉,炉子里空空如也,积了半炉的雨水。
一个约莫十来岁的小道童,正拿着一把比他还高的扫帚,有一下没一下地扫着地上的落叶。
小道童听到脚步声,猛地抬起头,看到李常青这一身行头,当场就愣住了,手里的扫帚都忘了动。
“这这位道长,您”
他似乎很久没见过外人了,说话都有些结巴。
“贫道云游至此,想拜会一下此间观主。”李常青的声音很平和。
“哦哦!师父在殿里,您您随我来。”
小道童像是得了什么指令,赶紧放下扫帚,在前头引路。
正殿里,光线很暗。
供桌上,三清的泥胎神像脸上都布满了蛛网。
一个须发皆白、瘦得只剩一把骨头的老道士,正盘腿坐在一张蒲团上,闭着眼睛,一动不动,像是一截枯死的木头。
小道童走到他身边,正要开口,老道士却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他的目光,越过了小道童,首接落在了李常青的身上。
他上上下下地,打量了李常青许久。
然后,他那干裂的嘴唇,动了动,发出了苍老而干涩的声音。
“你身上”
“没有‘契’的味道。”
“不像是修道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