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固态晶格能量电池(5000字)
嘉宁市。
元界智控总部研发实验室。
陆安回到公司便着手在公司内部物色人员,组建一个电池研发团队,推进解决武装机器人的电池技术。
现在市面上的主流锂电池,其能量密度大致在125至150whkg之间。
武装机器人是耗能大户,这点电池能量密度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目前用在武装机器人身上的电池,采用的就是市面上的主流商用锂电池,能量密度在130whkg
左右。。
武装机器人全功率运行,一小时就得消耗5度左右的电量,10度电也就只有2小时的续航时长。
想让武装机器人具备实战基础,续航时长至少要提高十倍以上。
短时间内,现在的那些电池厂商是肯定做不到的。
不过对于陆安来说是轻松拿捏,超高能量密度电池暂时不搞,先拿出一个高能量密度电池方案来。
回到公司后,陆安就快速新建文档夹:
【拓普离子晶格-液态金属复合固态电池,简称“固态晶格能量电池”】
这种电池是利用具有特殊拓扑结构的固态离子导体作为骨架和电解质,结合室温液态金属负极和新型高容量正极材料,实现高能量密度、快速充放电,同时兼具优异的安全性。
固态晶格能量电池的能量密度是当前顶级锂电池的8到20倍以上。
陆安打算给第一代固态晶格能量电池定在2500至3000whkg峰值,但这还不是该电池的峰值极限,其理论值上限是可以达到6000至7500whkg之间。
能量密度是衡量电池性能的关键指标,表示单位质量或体积的电池所能存储的能量。
陆安设计的固态晶格能量电池,其负极材料为“室温液态金属合金”,采用家-铟-锡合金的改良变体,掺杂少量元素锌、铋以优化性能,在室温下保持液态。
液态金属的流动性从根本上消除了枝晶生长的可能性,解决了固态电池最大的安全隐患。
在充放电过程中,液态金属可以自由流动,完美适应体积变化,尤其是在与高容量正极材料配对时,不会产生应力导致结构破坏。
液态金属与固态电解质之间可以形成几乎完美的自适应接触界面,显著降低界面阻抗充放电时,液态金属中的活性金属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通过固态电解质迁移到正极侧参与反应。
放电时,阳离子返回液态金属并重新获得电子沉积回液态合金中。
室温液态金属合金的优势是安全性极高、体积变化适应性极佳、界面阻抗低、理论容量高。
该电池的正极材料采用拓扑离子导体兼容型复合物,该材料能进行多电子氧化还原反应,提供高比容量。
具有纳米级孔道的拓扑离子导体材料,不仅作为电子离子混合导体,其特殊的孔道结构能精确容纳和引导从电解质迁移过来的阳离子,确保它们高效地嵌入脱嵌到活性材料晶格中,同时约束活性物质的溶解流失。
在复合物中引入少量元素硫或有机硫化物,利用其极高的理论容量,通过拓扑骨架的物理和化学约束作用,有效抑制多硫化物穿梭效应。
充放电时,阳离子通过固态电解质和正极内部的拓扑离子信道,嵌入脱嵌到氟代聚阴离子化合物的晶格中,伴随多电子转移反应,拓扑骨架提供高速离子电子通路,并稳定活性物质结构。
该电池的固态电解质,陆安采用了“应力应变自适应的三维拓扑离子晶格”,这是内核技术其基础材料是基于稀土元素氧化物的特殊超离子导体,该材料在原子分子尺度上具有类似“手性螺旋信道”的非平凡拓扑结构。
这种结构拓扑信道为离子提供了极低势垒的迁移路径,即使在室温下也能实现接近液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
拥有完美的电子绝缘性,防止内部短路。
拓扑信道的尺寸和化学环境经过陆安的精确设计,实现只允许特定大小和电荷的阳离子高效通过,阻挡其他离子和电子。
固态晶格能量电池的整体结构,负极集流体具有微信道结构的情性导电材料用于容纳和引导液态金属流动,并提供电子通路;复合正极层由高容量多电子反应活性材料、拓扑离子导体骨架包覆层和导电添加剂混合压制而成。
液态金属负极浸润在负极集流体的孔隙信道中,固态电解质层是致密、超薄的拓扑离子导体隔膜。
固态晶格能量电池制造工艺则是另一大内核科技。
其一是拓扑离子导体(tic)的合成,陆安的解决方案是分子级拓扑结构引导外延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