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些时候,天色更沉了,窗外完全暗了下来。
陆瑾言没有开灯。
只把茶几上的暖色台灯调到最高一档,光打在她身侧那摞书上。
她没有再讲案例,也没有再提问,只是偶尔翻书,更多时候只是静静坐着。
范向东没走。
他还坐在沙发另一边,和她隔着茶几。
那张手写的资金循环图纸仍在桌面上,压着的玻璃杯没有动。
整个客厅安静得像一个未关的会议室,什么都没结束,也没有宣布继续。
她忽然问:“你之前真的没看过这些?”
范向东答得平静:“我看不懂那些词,但我能看懂方向。”
“你一首是这样?”她问。
“差不多。”
他顿了顿:“文字是拿来让人相信的,结构是拿来让事情走得通的。”
陆瑾言没再追问。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她没再设新题,也没撤场。
只是把环境维持在“继续阅读”的态势里。
而范向东,原本以为这一切己经结束,却没站起来。
他眼神落在桌上的图纸上,脑中悄然开始“复盘”。
不是机械地回忆,而是一种由内到外的路径重建:
三点资金的优先顺序、回笼节奏、风险缓冲位、杠杆替代节点
一条又一条,看得见、连得上,而且能“跑通”。
那不是死记硬背的结果,也不是之前谁教过的方式。
那是结构自己长出来的。
他没说话,但呼吸变得极轻。
他己经能感知到:自己并不是“理解”,而是在“建构”。
这一刻,没有提示音,没有外力推进。
但能力觉醒己至:
可在陌生系统结构中,识别关键构成点与运转逻辑,具备初步“从行为推导模型”的能力。
适用范围:金融、人事、管理、流转系统类结构场景。
图纸仍在,光还在,场还在。
谁也没宣布结束,谁也没离开。
陆瑾言起身去厨房倒水,回来时只是随口道:“我明天不在家,你要在,就自己翻吧。”
范向东点了点头。
他没说出那个词,但他知道,从现在开始,自己看事物的方式变了。
第二天,陆瑾言站在走廊尽头。
左手握着手机,屏幕没亮,右手搭在大衣口袋里,拇指轻轻抵着内衬缝线。
办公室的门还没开,地板擦得很亮,光线反射上来,像在等她先动。
她没动。
今天她不是来申请,也不是来汇报。她只是来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