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马老师说的太好啊,我很震撼,难怪你们能这样好好的去教学。你们吃的苦太多了。
“哎呀,孙局长,谁不是那样啊,给人家捞忙,我小时候恶意去过几次。为了吃个糖豆,人家结婚,在人家新媳妇下车时,人家拿五谷杂粮里面掺上糖豆,人家打完媳妇,我们趴地上找去。”
孙局长听了,说,老师们,老师们,我说呀,今年呀,我给县里反映,想法子叫大家在过年的时候吃上猪肉。
时间过得快,时间是二月份了,立春都过了,早上俺娘说今个是小年嘞,。晚上该祭灶了。俺爹说,你说那没用,什么小年祭灶的,穷人你就记住一个大年三十就行了。今天孩子们该干活干活,你想着,到三十晚上那天弄几个菜。俺娘说,不用你说,早就盘算好了。
早上吃完饭了,我和七弟弟,六弟弟,拽着爬犁走呢,李老师和铁志老师来了,李老师说昨天公社通知了,今天开始给上班的人分猪肉了。我说怎么公社给分呀?李老师说,儿媳妇在公社上班,听儿媳妇说的,县财政局把这个权利给公社了,叫公社和公社收购站下去收购生猪,收购回来,就杀,杀完就给公社职工分。
我听了,说,职工?什么是职工啊?
铁志说,职工就是指上班的?李老师说这个不对,。那一定包括职工的家属。但这个家属有没有什么限制,这个就不太清楚了。
李老师听铁志说了,嘿嘿,两声,说,限制?怎么限制啊?”李老师问道。
“怎么限制,你比如,我家属和马老师家属就不一样。我家属不是城镇户口,不吃供应粮。马老师家,我姐就是城镇户口,吃供应粮。””
李老师听了,哼的一声,说是有I区别。想一想,又说,这就在人掌握了。你看咱学校,秋天学校购菜分菜,买煤粉分煤。校长老纪给老师分菜,他也不管是城镇户口还是农村户口,都是按照人口分。你等着分媒,他就看你是不是户主。户主给,不是户主不给。
哎,哎哎,李老师,铁志,咱别在这唠了。我看咱走吧,百闻不如一见,咱去公社看看,到哪问问,听一下不就明白了吗?
我和六弟、七弟把爬犁放下,跟着李老师和铁志老师就往公社赶。一路上大家都在猜测能不能分到猪肉。到了公社之后,只见收购站门口围了不少人,有大人也有小孩,都在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分猪肉的事。我们好不容易挤到前面,向工作人员询问家属分肉的情况。工作人员说家属分肉确实有限制,得是吃供应粮的城镇户口才行。我一听,暗暗高兴。
可李老师却不甘心,跟工作人员理论起来,说学校分菜分煤都没这么严格限制。周围的人也跟着附和。工作人员说,这也不是我们说了算。上级给我们说的。公社领导老闻说,李老师理解吧。县财政每年一点都不给咱们乡下的,这回不管怎么的,还给咱们点。
分肉,等了一上午,也没分到。下午了,才轮到我。收购站的老王问我几口人,我说八口人。老王听了,惊讶的喊道,啊,八口人,你不刚结婚就两口人吗?老王说,我笑了,我说我都结婚一年多了,我的小孩都几个月了。那还有我的父母呢?我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呢。这不一共八口吗?公社领导老闻说,老王,你可别磨叽了,是,马老师的大学生,我知道,他爹妈都是和我家属去年一次批的。李老师和铁志老师都说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肉,一个人分一斤二两,我家分了九斤六两。肉,八毛钱一斤。分肉的说,这是县政府给拿补贴,分给你们是八毛钱一斤。要不,卖一斤卖八毛,都不够运费的。
我领完肉,拿回家了,我刚进院子,老七弟弟就赶快跑、来接我。拿着就往屋里跑。俺娘接过去看看,说挺好挺好。俺娘说,哎,这回咱家有这一块肉,过年,包饺子,做菜都好办了。俺娘说着,就和俺妹妹算计起来,要烀一块东坡肉,要留点肉包饺子的,剩下再炒菜的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桌前,看着那一大块猪肉,都笑得合不拢嘴。俺爹说:“这多亏了政府想着咱们,让咱也能过个有肉的年。”俺娘赶忙去厨房,开始准备烀东坡肉。不一会儿,屋里就弥漫着肉香。
六弟弟虽然脚还疼着,但闻到肉香,也来了精神。小七弟弟更是眼巴巴地盯着厨房,口水都快流下来了。俺妹妹在一旁帮忙洗菜,一家人都忙得不亦乐乎。
肉烀好了,俺娘端上桌,那色泽红亮的东坡肉,让人垂涎欲滴。俺娘招呼大家:“都别客气,吃!”大家纷纷伸出筷子,夹起肉放进嘴里。小七弟弟一边嚼一边含糊不清地说:“哎呀,太香了,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肉!”
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着肉,聊着天,这个年,因为这九斤六两的猪肉,变得格外温馨。三十晚上,俺娘做了六个菜,有红烧肉,有皮冻,有干炸小鱼,有凉菜,凑合了六个,还包的饺子。俺娘说,今年这年呀,真像个年样了。俺爹谁说,今年过年好,那,等着明年就会更好了。
俺爹说,咱吃上肉,不能忘了国家呀,这里有政府给拿的补贴呢。
喜欢我就生活在那个时代请大家收藏:()我就生活在那个时代